蒲扇撲流螢 作品

316 上表

    

舒了一口氣般的說道:“還是安分點好,動作太大,終是不好。就讓他們在外麵吧,院裡的也夠了。”說完又喝了一口茶,便不再言語。她揮手讓雲佩下去,獨自坐在高座上出神。現在還不是時候,包拯的眼睛盯的死死的。隻要一個不留神被抓住把柄,就是萬劫不複。宮裡都有姨母打理,包拯也不容易伸手;這將軍府麼,他肯定是不會放過的。安插的眼線、收買的人心,甚至不惜有死士。這些都是她冇想到的。她揉了揉眉心,在這個時候,自己和十三...-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趙頊就上表稱,決定效仿官家對祖父的一片孝心,主動要求去太後跟前照顧。

而此時,大家都知道太後因為皇考追封之事,連續抱恙數日。此刻趙頊的舉動,無疑為官家和太後二人解圍。朝野上下紛紛點頭稱讚。

韓琦當場就連忙跪地高呼“此乃天地之福、乃官家之言傳、乃先帝之延承”。一席話洋洋灑灑說的言辭懇切、痛苦流涕、溢於肺腑。其主要內容一則是稱讚趙頊的孝心斐然、感動天地;二則稱讚官家孝心動天,言傳身教,教子有方,治國遵禮;三則,說明瞭不論是趙頊還是當今官家,都是與先“仁宗”皇帝之舉無異,都是尊敬先帝、沿襲著先帝的意誌,從來不曾違背,是一脈相承,不曾違背。

所以,趙頊這個馬屁拍的不錯,一箭三雕,不僅安撫了太後,又讓官家皇考之事之事更有力量,讓二人關係緩和;還讓自己全身而退,不用擔心是否需要承受所謂畏首畏尾的流言。大家隻會在此時關注一個孝悌禮法的皇子在努力修複官家與太後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力挺父親的好兒子,是一個忠君之事的好臣子。而忘記了他不過是一個躲避國難責任的皇子而已。

官家的默許自然是源自可以儘快落定生父濮王的追封。“皇伯”、“皇考”被來回反覆了太多次,他能用的手段都用了,甚至獎勵了先皇派的王圭來收買輿論,可是都比不過這次趙頊做的更好。

自然他對於趙頊後麵的想法並冇有太多思考。況且,在他看來,趙頊能幫他做完這個事情,比任何的戰爭勝利都更為重要。畢竟,這是在集中皇權,在鞏固他趙曙的力量。所以他對待趙頊的時候更為滿意和親厚了——不愧是自己看重的孩子。

可是,這事情在高皇後看來,卻似乎有些玄機的樣子。要去太後跟前照顧,就意味著趙頊可以天天進宮,進入後宮。那他到底是為了對太後表孝心、對官家表忠心,還是另有所圖?其實隻是為了那個人?

於是,就派雲馨盯著各宮的宮女,也派人通知六局對下屬嚴加管理。

一時間,宮內人心惶惶,不知出了何事。

在官家批準了趙頊的上表之後,他每日按照約定,在上朝結束後去太後宮中陪伴太後。自小趙頊也算在太後身邊長大的孩子,對她也是有些真情實意的。

開始幾日,趙頊端茶倒水,親自喂藥。後麵太後好些了,他就撫琴舞劍逗太後開心,還會趁著初冬的暖陽陪太後四處走走,看看禦花園的珍禽異獸,講講大夏風情、西北見聞。惹的太後每日裡都喜氣洋洋。

但同時,太後也在觀察著這個孩子。雖說趙頊是在她身邊長大的,小的時候還經常抱過,但是由於自己總之為了先帝謀劃,加上後宮之事眾多,他又並非自己的親孫,就不曾將這個孩子完整的放在心上。

加上這次,眾人都明白趙頊是為了趙曙做說客而來,太後最開始還是有些提防他的。可是日子久了,發現這個孩子對自己確是真心,而且在她麵前從來不說半點朝堂之事、官家之事。

時間久了,太後也不得不承認趙頊是個好的——出能解邊疆之危,入能上朝議政,還能體恤自己與官家之間的矛盾,實屬不易。況且,在這樣局勢緊張的時候,還能真心實意的陪得老太婆開心,就算是親孫也不過如此了吧。

想著想著,有些事情也就釋然了,對於趙曙做的那些舉措,她也冇那麼計較。隻是在對著先帝牌位的時候,想到一直在朝堂上為先皇力爭的王圭與司馬光等人的時候,想到趙曙對自己的恩將仇報的時候,還會去矛盾到底要不要爭上一爭。

-有些空蕩蕩的。必然冇有爭鬥。至於皇子,目前的幾個都是自己的,就算將來有新的皇子出生,也會小了太多,又不是嫡出,自然失了先機。現在看來是不用處心積慮爭權爭位的,至於以後,她也一定會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不論是用什麼方法。所以她自從趙曙生病結束親政之後,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雖然一心隻想著幫著趙曙,卻又夾在他與太後之間,卻也是被限製著手腳。委實難受了好一陣。此番太後和母親的談話,讓她重新思考了這些問題...